中新网11月9日电 刚过完35岁生日的深圳市民周仲禅早年毕业于中国某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系,受益于近十年来中国电信业的飞跃式发展,大学毕业后一直就职于深圳某大型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他月收入早已达到5位数。每天早上周先生总是驾驶两年前花了30万人民币购买的国产本田轿车,从位于市中心的寓所驱车前往高新区上班。
尽管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但在有限的闲暇时光周先生对生活品味很是讲究,喝咖啡必去星巴克,吃快餐动辄必胜客,每隔两三个月就不忘到香港往自己身上贴上几块新的时尚品牌。周先生虽然对时下流行的世界流行文化很是受用,却喜欢给自己贴上一个“富裕中农”的中国标签,而且对中国的古诗词始终抱持着热爱甚或崇拜。当然,精力旺盛的周先生也没忘记在自己的博客上针砭时弊,从抵制日货到市政建设,从远足闲情到市井琐事,都成为周先生关注的对象。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当下中国内地关于中国中产阶层的标准之争此起彼伏,至今未有权威定论,令人无所适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根据哪一种标准,周仲禅都算的上是一个深圳中产阶层的活标本。
文章称,由于中产阶层的划分标准,不仅关涉个人是否属于中产阶层,而且也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产阶层的比例大小,因此一直是学界和市民关心争论的话题。通常的划分标准有教育、财富、成长环境、家族关系、社会圈子等等。这些因素虽然不是互为依赖,但也都互有联系。
虽然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不过是初具雏形,但是由于中产阶层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层面的深远影响,学界对中产阶层的研究亦非常关注。一份由内地某大学主持的相关研究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占社会人口11.9%,并认为中国中产阶层职业主要由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或技朮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朮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组成。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最新资料,广东全省人均GDP达2,38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已迈进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行列,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众所周知,广东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一马当先,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被远远拋在后面。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深圳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500美元,而深圳人均收入在珠三角地区处于中游水平,显然,珠三角地区人均收入已经开始逼近上等收入国家门槛。
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仅带来个人资产的膨胀,而且也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提升。以珠三角收入中等的深圳为例,在深圳定居超过八年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有超过40%的人拥有第二套住房,连续数年每天600辆私家轿车的上牌量标志着深圳已经进入轿车普及时代,而出境游、深度旅游,环保旅游等个性化国际化旅游方式也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中国社科院原所长陆学艺近日表示,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社会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国的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员的40%。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珠三角领先全国经济大约15年,考虑到近年来内陆地区经济发达渐显活力,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赶超沿海地区,可以预期,2020年,中国将形成中产型社会结构。
文章称,中产型社会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比例问题,而且对于社会各层面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国正在致力建设的和谐社会也将形成一个潜在的推动力。政治经济学的一些现代理论认为,拥有一个大的中产阶层是对社会有益的。因为足够比例的中产阶层将对社会产生持续稳定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既不是潜在可能爆发革命的低下阶层,也不属于易有专制倾向的上流阶层。
中产阶层由于收入、生活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在全社会具有一定的指针意义,所以往往被寄予厚望,珠三角虽然已经形成中产型社会结构,但还难称为中产社会。因为珠三角中产阶层的社会公共意识,纳税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思想的形成还未成熟,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更无从谈起。因此,预计中国在形成中产型社会结构之后,真正进入中产社会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华腾)
相关链接 middle calss 的前世今生
中产阶层一词来源于英文里的middle calss,虽然国人对中产阶层一词并不陌生,但许多人依然对其本来涵义不甚了了。中产阶层最初的含义没有今天这样丰富,是指在社会层级当中,处于社会最高层与最底层之间的一部份人。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产阶层主要指那些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性,但在社会上尚无很大影响力的群体。通常,对于中产阶层的划分有个人收入、社会行为、历史背景及经济关系等多种标准。
众多标准的形成,是因为中产阶层一词具有深远的历史,并与英国封建等级制度有关。起源于欧洲的中产阶层一词,一开始特指那些在欧洲社会中,介于贵族和小农阶层的社会阶层。当时贵族拥有庄园,而小农阶层在庄园里务农,随着城市商业的逐渐发达,一个住在城市里以经商为生的中产阶层逐渐成型。后来,随着大英帝国商业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开始被用来指那些事实上比较富裕,甚至握有一定权力,但缺乏世袭贵族身份的人。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非世袭方式产生的贵族数量日益增多,尤其是在1911年英国议会法案颁布后,贵族院(上议院)的权力相对于平民院(下议院)有所下降后,大英帝国的贵族头衔在含义上开始出现分化,这主要是由于新产生的贵族中有相当部份来自原有的中产阶层。进入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新贵族头衔大幅减少,以及旧有贵族的自然死亡,在英国,“上流社会”不再是贵族的代名词。
在工业化早期,中产阶层最初被定义为“白领”工作者,他们虽然不是老板,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被称为蓝领工作者的工人阶层要安全和舒适得多。白领作为中产阶级的代名词维持了很多年,直到1970年代,随着美国工会的没落和大量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加入就业大军。许多“粉领”工作随之兴起,产生了一批虽然比工会组织下的蓝领工人挣得少,但是工作环境比蓝领工人舒适安全的新中产阶层,人们也不再将中产阶层和“白领”划上等号。
到20世纪后期,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中产阶层为主,低下阶层为辅,上流社会仅占极小部份的社会结构,英美发达国家进入中产社会。随着中产社会的形成,英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英国的工党早期脱胎自有组织的劳动工人运动,其主要支持力量亦来自于工人阶层,但在托尼.布莱尔的“新劳动”概念指引下,工党不仅争取工人阶层的选票,而且和保守党争夺中产阶层的支持。而在今日美国总统的选举中,各州中产阶层的选票几乎都对选举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就现代意义而言,以下几个因素经常被用来归类中产阶层。
职业划分:包括金融家、律师、医生和神职人员;
价值观:信仰中产阶层价值观,比如高质量生活、安稳的工作和尊尚法制民主等;
生活方式:在英国社会身份与财富的联系不如美国那幺密切,除了财富之外,人们也非常关注一个人说话的口音、仪态举止、教育背景和社交圈的层次。通常在美国,中产阶层是流行文化的热衷参与者。新移民的第二代往往以拋弃其原有族类传统文化作为融入美国中产阶级的标志。
收入标准:由于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渴望成为中产阶层,所以虽然美国的人均年收入约为35,000美元,但是一般而言,收入介于25,000美元到80,000的美国人都一般被认为是中产阶层。
净资产标准:大多数经济学家将拥有个人净资产介于30,000美元到300,000美元的市民划入中产阶层。而那些净资产介于300,000美元和550,000美元的人们被通常被划入上等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