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 题:从南京望北京:魔鬼仍在细节中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从北京到南京,首先闪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新建成的南京新客站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既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现代化气息。这与黑车横行、票贩缠身的北京站相比,简直是换了人间。
车行城内,目之所及,绿色如荫,风景似画,交通有序,市容整洁。更重要的是,这座六朝古都有着与北京一样傲人的历史,汽车每行一公里就有一段典故,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撞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风流才子俏佳人。
如梦如幻的十运开幕式后,各大媒体不惜版面给与溢美之辞。然而,随着十运会的推进,媒体不再提南京的历史、新客站、奥体中心和开幕式,取而代之的是质疑,是一个个巨大的问号。
药瓶风波、中指事件、哭让金牌、拒领奖牌、弃权成风……这些屡见报端的丑事、怪事、荒唐事让人怀疑这是一出全民皆兵的闹剧,也因此,全运会前所未有地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瑕不掩瑜,但站在“准奥运”的角度,南京十运有惊叹,更有遗憾。不仅仅是赛场内的,更有赛场外的。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坦言,二00八年奥运会他最担心的不是北京的场馆不够现代化、交通不够顺畅,而是“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外国记者能不能满意”。
作为奥运预演,在南京,王岐山似乎找不到他想要的范本。
观众的嘘声、喝倒彩、喊倒计时,各种对付对手的损招在十运赛场上无所不用其极。更有损者,用一阵出其不意的锣鼓声,将正在集中精力试举的湖南举重名将王小文“吓”瘫在地,使其受伤。
雅典奥运会上笑颜如花的志愿者令全世界为之倾倒。反观本届全运会,许多志愿者态度生硬,一问三不知。他们成了赛场上的“追星族”,与记者争位置,求签名要合影,严重干扰了采访。更有甚者,在某赛场一间狭小的记者室内,五六名志愿者与数十名记者抢占仅有的四台电脑,他们悠闲地玩魔兽争霸,看蜡笔小新……
必须承认,南京为方便记者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细节。如,记者班车安排的不合理,司机将记者撂在半路,赛场附近买不到盒饭打不到车,新闻记者室苍蝇横飞,以及组织者宁愿让赛场空着也要限制记者进去的怪事,甚至出现保安与女记者打架的事件等等。令众多老记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一届开放且成功的运动会,最终要由媒体来评判,这是萨马兰奇的原话。去年雅典奥运会开幕之前,媒体铺天盖地全是质疑之声。但闭幕后,媒体的评价却是“成功的、梦幻般的奥运会”。用王岐山的话说,关键是人家媒体接待工作做得好。
硬件的助推和软件的加油,是举办一件成功的奥运会的基础。北京奥运那些工程浩大的“硬件”设施有全球最著名的建筑师在操心,自不用担心;开幕式有五千年的历史垫底,又有张艺谋之类的大师操刀,想来也不用太忧心。
“魔鬼就在细节中”,这是王岐山最爱说的一句话。南京十运的预演表明,比场馆更难建设的是人文素质的提升,而细节就在于志愿者的一丝迷人的微笑,观众的一次由衷的掌声和组织者的一份细致入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