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2日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刘长乐
主席、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会。我发言的题目是“流动的世界和华人媒体的使命”。
众所周知,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高速运转的信息传播,使我们的地球“变小”。
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下,这个“小小的”地球村却有着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流动。
流动世界带给媒体无尽的资源
让我们看一看这个世界是怎样流动的。
1、流动的世界、流动的人口
人们不难发现,现代社会“人流”、“物流”、“潮流”……这些词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闭关锁国”几乎已经和过去的世纪一起,留在了历史的词典里。
据德国一个研究机构统计: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移动人口总共有1.2亿。每年约有300多万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跨出国门。其中100万人流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的移民国家,西欧也接纳了大约100万人,其它100万人则流到了亚洲和非洲。今天,有5000万以上的人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国外工作。这就是说,移民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一直都在增长,达到了2.3%。澳大利亚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1%,加拿大为17%,美国也接近10%。研究人员预测,,从现在起到2030年间,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徙将出现引人注目的增长。估计每年的净迁徙人口将达到400万以上。
2、流动的文化、流动的资讯
人口的流动,造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输出和流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和相互影响,语言与文化这些原来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精神产品也随之流动起来。以前的观念认为,越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才能具有世界意义,而今天,能为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所接受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才是人类共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将产生新的文化血型,为自身的发展注入真正的活力,我们就权且称这种血型为W型吧(WORLD)。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资讯的流动全面流动起来的。
3、流动是媒体的资源
这个动感的世界为媒体的传播创造了丰富的资源。流动既抚育了当地文化,也给外来文化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和更多的话题。当世界的每个局部都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多元化态势时,人们有了更多的了解自身、关注身边或更遥远地方的愿望,从而使媒体拥有将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最新动态传递给受众的动力。
“文化地图”给华语媒体的启示
几年前,有人提出“中华文化地图”之说,简单地讲,就是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占的位置有多大,在世界上传播的范围有多广。
数字显示,中华文化版图的扩大已势在必行,海外华人的数量正在稳步的增加。2002年美国纽约亚美联盟人口信息中心对联邦人口调查局提供的数字归类分析后发现,到2001年全美华人总数已达243万余人,比十年前增加了78万7千115人,增幅为47.8%。仅纽约市华人人口就已超过36万人。
澳大利亚统计局全年公布的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1950万人口中,华人总数为55万6千余人,按祖籍划分,华人已成为英格兰、爱尔兰、意大利、德国之后的第五大族群。当地华文媒体称,1991年,中文还排在意大利语和希腊语之后,是澳大利亚居第三位的外语,而现在汉语已成为除英语之外的澳大利亚第一大外语。
加拿大联邦公民暨移民部长柯德尔向国会提交的2002年度报告指出,加拿大2001年吸纳的移民中,来自中国大陆移民仍高踞榜首,占新移民总数的16.1%。
以上只是三个国家的数字,但近年华人人口在海外的增长势态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海外华人数量的迅速增长外,他们的质素也在不断提升,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文化质素的提高;二是消费能力的增强。
另一个惊人的数字是全球目前有4000余万洋人正在学华文。
这些人加上海外华人对华文消费的需求使包括媒体在内的中文文化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
最近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女作家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重提“文化地图”,指出华语城市应以结盟创造辉煌的“文化中华”,并建议知识分子要自问有什么新的文化思维,能与西方平等交流对话。
她的话也给了华语媒体相应的启示。
中华“文化地图”版块的“扩张”,为华语媒体在全球的发展开辟了更平坦的道路,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主流之内:
尽管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华人,但从世界媒体的格局看,英语媒体占了百分之八十。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世界的话语权几乎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手中。据最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在全球信息资源中,80%以上是凝结着西方文化的英文信息,而华语信息资源则不到0.4%。这与中国和华人在世界上的作用与地位是不相称的。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强势地位,使得他们的日常报道中对受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发出压倒性的声音,对人们认识、评价事件的态度发挥着导向性影响。
至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要么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报导(比如非洲国家的信息);要么得不到正确的反映(比如对非西方阵营的妖魔化);要么信息发布干脆掌握在西方背景的媒体手中(比如印尼)。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为改变这种局面而努力,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当数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无论是对阿富汗战争还是对伊拉克的报道,他都有不同反响之举。
遗憾的是,华语媒体自十九世纪后期诞生以来,一直没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作为华语媒体人,职业使命令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在话语权争夺战中,为推动华语媒体融入世界传媒的主流体系,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凤凰卫视与全球华语媒体的互动
“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一直是凤凰的宗旨。这首先包括了拉近全球华人媒体的距离,加强与全球华人媒体的互动。在为全世界的华人和华语媒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欢迎世界各地的华语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反过来利用凤凰这个舞台,传播你们想要传达的资讯,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华语媒体传播网络,更好地为全球华人服务。
加强这种互动的具体作法,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凤凰卫视现在覆盖了东南亚、欧、美、北非96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区域性华语媒体的资讯,可以通过凤凰传播到全球更多的地方。象我们的“有报天天读”等栏目就把不少海外华文报章发表的信息,传达给了国内及其他国家更多的华人观众。
2、以往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驻在国或当地的华文媒体都会通过和凤凰连线的方式,报道事件经过,使全球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的消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莫斯科人质事件时,凤凰的记者因签证问题不能及时赶到,当时我们联络莫斯科一家私人电视公司的职员卢宇光,得以在现场为观众作了长达36小时的连线,展示了事件的全过程(此人现已是凤凰卫视驻莫斯科的首席记者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欢迎更多的华语媒体人能成为凤凰的特约记者和特约评论员。
3、凤凰和其他华文媒体搞一些联合行动,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选题,进行共同的采访。凤凰目前播放的大型系列片《唐人街》就是和中国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制作的。这套大部头的纪实片可以说既恢宏又细腻,尽管要两年时间才能全部完成,但现在就已被76家地方台买去播放。更获得中国纪录片的最高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特别奖,和单项奖最佳录音奖。
实现华人媒体的共同追求
近年来,华语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促进了发展,但无论是在座的你,还是我;无论是凤凰,还是孔雀;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东南亚;一家或几家的声音再强,与强大的西方媒体相比,都不足以独自承当华语媒体话语份量的法码。融入世界的主流媒体,发出华语媒体的强势之声,应成为所有华人媒体共同的追求。
李白有“凤凰台上凤凰游”的诗句,凤凰卫视就是一个“向华人报道世界的资讯,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的舞台。今天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个庄严的场合,我正式向各位提出“开门办台”的概念,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支持把凤凰卫视办成一个宽松、宽容、宽广的媒体平台。
中国有句俗话“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凤凰卫视“开门办台”,实际是在培育一棵能够引来凤凰的梧桐树,古人云:“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在我们的心中,真正的凤凰,是遍布于全球的华人,和服务于华人的华人媒体。尽管每家媒体都有着各自的立场,定位,和表现方式,但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道德传统和华语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是同样的。所以凤凰卫视这个舞台是属于在座各位的,是属于整个华人的!
来源:香港凤凰卫视网站